認識糖尿病 與糖尿病共處 健康飲食 運動治療 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因素評估
捐款

醫護人員專區
(最後更新: 23 April 2024)

活動相簿:

 
 與糖尿病共處 > 藥到病除



糖尿病藥物治療
 
糖尿病普遍分為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形成;二型糖尿則是因為身體對胰島素出現抗拒,使肝臟、肌肉、和脂肪等組織不能對胰島素產生反應,而造成胰島素供不應求的情况。二型糖尿患者於後期也會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的情況。

糖尿病一般須要靠藥物控制,一型糖尿患者必須注射胰島素,至於二型糖尿病人,在以下情況亦會需要注射胰島素;如病人出現急性併發症,嚴重感染,急性心臟病,腎功能衰竭,在手術前後,在懷孕期間或當口服降糖藥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時。 
口服降糖藥則適用於二型糖尿患者。市面上有不同種類的降糖藥,它們是針對二型糖尿不同病理上的缺陷而設的,因此各藥物的功效和副作用也各不同。現在就讓我們嘗試解開降糖藥物之謎。
I. 口服降糖藥 
 1. 磺胺尿素劑 (Sulphonylurea)
 2. 雙胍類 (Biguanides)
 3. 葡萄糖甘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4. 胰島素反應加强劑 (Insulin sensitizer)
 5. 餐時血糖調節劑 (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
 6. 二肽基肽IV抑制劑 (DPP-IV inhibitor)
 7. SGLT-2抑制劑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II. 胰島素


III. 甚麼人需要打胰島素 ?

I. 口服降糖藥  

常見的口服降糖藥大致可分為七類:

1. 磺胺尿素劑 (Sulphonylurea) 
藥例: Glibenclamide (Daonil)、Gliclazide (Diamicron)
Glimepiride (Amaryl)Glipizide (Minidiab)

磺胺尿素劑的作用是增加胰臟細胞分泌和釋放胰島素,減少肝糖產生,從而降低血糖,部份磺胺尿素劑或能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飯前30分鐘服用效果佳,服藥後2到3小時可發揮最大治療效果,使飯後血糖值維持穩定。它或會有導致血糖過低的副作用,如有腎衰竭患者要小心使用。
 
2. 雙胍類 (Biguanides) 
藥例:甲福明 Metformin (Glucophage)

雙胍類的作用是抑制肝臟釋放過量的糖份,增加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這藥應作 所有新二型糖尿 病患者的首選藥物,因為二型糖尿患者有較大機會出現胰島素抗拒的現象。它的特點是單獨使用時,它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導致至血糖過低的機會很微。它或會有的副作用是引致腸道不適,如嘔心、反胃、腹瀉等。但對於有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薦使用。
 
3. 葡萄糖甘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藥例:Acarbose (Glucobay) 

葡萄糖甘酶抑制劑主要是抑制澱粉質、蔗糖和麥芽糖在小腸的分解,使葡萄糖的吸收減慢,從而降低餐後的血糖濃度,故適宜那些單純以餐後血糖升高爲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與第一口飯同服,且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麵粉等)時才能發揮效果。它或會有的副作用是胃腸氣脹、腹瀉等。
 
4. 胰島素反應加強劑 (Insulin sensitizer)
  藥例:Pioglitazone (Actos) 

胰島素反應加强劑的主要作用是減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抗拒,增加肌肉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特別適合用於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它或會有的副作用是水腫,體重上升。患有心臟衰竭或肝功能不正常的病人都不適合使用。
 
5. 餐時血糖調節劑 (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 及 仿腸降糖素 (incretin mimetic) 

a) 餐時血糖調節劑 (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  藥例: Repaglinide (Novonorm)  Nateglinide (Starlix) 

餐時血糖調節劑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其功能與磺胺尿素劑相近,服藥後約30到60分鐘開始作用,建議飯前15到30分鐘或隨餐服用以減少餐後血糖過高和餐前血糖過低的機會。

b) 仿腸降糖素 (incretin mimetic)   藥例:仿GLP-1 Exenatide (Byetta)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是其中一種已知擁有腸降糖素作用的荷爾蒙。Exenatide 則仿造人體腸道內天然GLP-1的作用,提升胰島素分泌,抑制體內的升糖素 (glucagon),降低血糖濃度。Exenatide需要經皮下進行注射,它的好處是不會導致血糖過低的情况和有助減低體重。它或會有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及頭痛等。

 
6. 二肽基肽IV抑制劑 (DPP-IV inhibitor)   藥例:Saxagliptin (Onglyza) 、Sitagliptin (Januvia)
Vildagliptin (Galvus)Linagliptin(Trajenta)Alogliptin(Nesina) 

DPP-IVinhibitor能減低腸降糖素的分解,使GLP-1和GIP (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 的水平增加,進一步增加胰島素分泌和抑制升糖素,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它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亦可減少血糖過低的情况,適合二型糖尿的患者使用。

7. SGLT-2 抑制劑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藥例:Canagliflozin (Invokana)、Dapagliflozin (Forxiga)、Empagliflozin (Jardiance) 

SGLT-2 inhibitor藉由抑制腎絲球過濾的葡萄糖被再吸收回體內,而使葡萄糖由尿液中排出來達到降血糖效果。對於血壓、體重改善也有正面效益。

因SGLT-2 inhibitor其促葡萄糖於腎臟排除之作用,研究發現可能增加生殖泌尿道感染風險,特別是女性。此外,由於SGLT-2 inhibitor具利尿效果,對於老年人或同時併用利尿劑時,需留意脫水或低血壓之風險。

美國FDA根據其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資料庫(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database) 發現,在2013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間, 使用SGLT-2 inhibitor的病人中,有20個糖尿病酮酸中毒(DKA)個案,因此警告此類藥物有產生DKA的可能性,此副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特別要注意的是癌症風險,美國FDA已於仿單特別註明不建議使用於膀胱癌病人。

但是此類藥物應用的時間較短,它的副作用尚待觀察,因此它們暫時只被定為治療二型糖尿病的二線藥物,服用前應徵詢醫護人員意見。


II. 胰島素

胰島素(Insulin)是一種荷爾蒙,由胰臟內的β細胞製造並分泌。胰島素的工作是幫助血糖進入身體細胞,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它是一種蛋白質,功效會被腸胃的消化液破壞,故不能口服,一般都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收。

胰島素可以按來源、生產方法、作用時間及純度來分類。從前我們用的動物胰島素較易引起過敏性反應及抗體的產生,現時市面上的胰島素大多是用科學方法仿人體的胰島素造成 (Human HM),近年還有幾種對原用胰島素的化學結構作改變的胰島素同類物 (Insulin analogue)。

種類

藥名舉例

起效時間
(
小時)

效用高峰期
(
小時)

效用持續期
(
小時)

速效
(Rapid-acting)

Lispro /
Aspart

0.25

1

4

短效
(Short-acting)

Actrapid /
Humulin R

0.5

2-4

5-8

中效
(Intermediate-acting)

Protaphane HM /
Humulin N

1-2

4-12

18-24

長效
(Long-acting)

Glargine / Detemir

1.5-2

無峰

>24


除以上種類外也有由不同長短性混合而成的混合劑,如Mixtard 30HM、Humalog Mix 75/25、Humalog Mix 50/50、 Humulin 70/30、Novomix30等,為不同需要的病人調制。

 

 III. 甚麼人需要打胰島素 ?
1.          所有一型糖尿病人
2.          在緊急情況下,如糖尿酮酸中毒症或高血糖昏迷症
3.          懷孕期間或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如感染等
4.          部份二型糖尿病人,隨著病情的變化,雖然遵守飲食和運動治療後,仍未能令血糖受到控制。估計現時 現時現現時半數患有二型糖尿病十年以上的人士需轉用胰島素來控制病情。

  
總括來說,糖尿病除了依靠藥物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病人配合,控制飲食習慣,進行適量運動,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在醫生、糖尿專科護士、營養師和足病診療師的治療和護理下,糖尿病患者必定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減少糖尿併發症的出現。
 
投票
糖尿人士治療方法閣下時時所採用的藥物治療方法為: (單項選擇)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  免責聲明     © 2011 - 2012 香港糖尿聯會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A project funded by Love Ideas Love Hong Kong Facebook of Diabetes Hongkong DHK's YouTube Channel